大自然的守护者为北京野生动物带来一份安全
到达水库岸边时,天色还没有亮开,天籁般的声音划破黎明的寂静。望过去,水岸对面200米的地方,妫水河畔星星白点——是大天鹅的身影! 大天鹅
抓紧时间整理装备。这一天,他们要与保护站的其他队员配合,一丝不苟地完成巡护记录、图片拍摄、统计鸟群健康状况、周边环境安全调查以及种类分析……
这样的志愿工作,伴随着每一次巡护任务。风里来雨里去,无冬历夏,朋友们有时会问起,这样不为名利,还要倒贴时间和精力,还很少有人会关注到,你们图什么?他们认为,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的人有个共性,都有一颗热爱自然、向往自然的心。他们从心出发,愿意做大自然的守护者,这是这代年轻人的使命,也是对自然的一份承诺。
他们是谁?他们在做什么?
杨赫和卢海涛是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的两名青年志愿者。这个在北京相当有名的民间组织,常年从事野生动物救助和保护工作。每年春秋两季,候鸟南迁北飞,他们全程守护,为候鸟安全迁徙护航。尽管是一个公益组织,只有十几名队员,但他们的名气却媲美官方动物救助机构。灰鹤
杨赫是这个保护站里的老队员。他1985年出生,是个地道的北京小伙。他服务于北京博维航空设施管理有限公司信息保障部,工作地点就在首都机场。什么是信息保障?杨赫一句话讲得简单明了:机场内凡是有电子显示屏的地方,都是他们的职责范围,他们的工作就是保证这些电子设施正常运转。灰鹤
在保护站,大伙儿都亲切地叫他“赫儿”。200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,他知道了黑豹野保站。每天可以在山林里转,接触不经修饰、最本真的大自然,这样的生活对于他这个北京城里长大的孩子来说,无比向往,于是他加入了野保站,成为一名候鸟巡护员。因为工作性质不用天天坐班,“上一休二”,所以,他的时间比起站里其他志愿者来说,宽裕了不少。每次到山林湿地做野外巡护,总少不了他的身影。
1983年出生的卢海涛来自山东,他不像人们印象中山东大汉般的彪悍体形。海涛很腼腆,平时见到陌生人很难让他产生共同话题。可一旦说起做动物保护,这个“闷葫芦”立马就变成了“话匣子”。
海涛说,知道黑豹野保站完全是一个巧合。2011年,当时他还在天津的一家化工厂上班。“上班时的束缚与下班时的雀跃真是天壤之别,一个乏味的工作只为生活,一个一心向往的世界却别有洞天。于是,匆匆走进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,介于受限只好是城市中的大自然——公园。”日记里,海涛这样形容那时的自己。灰鹤
一个周末,公交车上正在播放黑豹野保站的报道,“文艺范儿”的站长李理给海涛留下了深刻印象——他羡慕他正在从事的工作。巧的是,晚上回到宿舍,电视里再次重播了这个报道,这一次,海涛猛然间觉得,这正是自己要寻觅的组织、希望从事的工作。找到了联系方式,他拨通了李理的电话。按路线指引,在新的一个周末,他踏上了去往北京的拜访之行。2015年,海涛辞掉工作,来到野保站做起专职志愿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