护航黑鹳
1982年,李理出生在北京。他自幼酷爱国画,10岁举办个人画展,13岁出版第一本国画集,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,作品多次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等举办的书画艺术大赛中获奖。
职业画家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、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……除此之外,李理还有一个与画家职业似乎毫无关联的“重要身份”——北京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。北京唯一一支不靠政府资助的纯民间野生动物救助队伍。
这一行,他一干就是12年。
在北京野保圈子里,想必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像李理这样的人:他职业画画,专职做野生动物保护。每年,他用卖画的钱大笔大笔地投到野保站的日常运转上,以画养站,用水墨回报自然。而所做的这一切,都只是为了呵护野生动物,为它们的成长保驾护航。
如今,有了李理12年的坚持,黑鹳,这个被称为“鸟类中的大熊猫”、曾经并不为人熟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现在,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并保护起来。
写给未来
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生物多样性,用水墨作品推动野生动物和栖息地的保护。
——李理
故事
保护黑鹳
曾被老乡拿着铁锨堵车门
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12年来,李理的野保站救助各种野生动物已达近千只。在很多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还沉迷网游的时候,李理和他的队员们却身着迷彩服,匍匐在荆棘、沟壑中,保护着野生动物的安危,同时,记录下它们美丽的瞬间。
“我们不停地保护野生动物,就是要向人们讲述一个事实:一切生命都有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。”初做画家时,在创作初期为了寻找灵感,李理一度是村子里的捕鸟高手。鲜为人知的是,引领他走进野生动物保护这个领域的人,是北京市政协委员郭耕。
2000年,李理去麋鹿苑捕鸟时,偶遇郭耕委员,当时郭委员正拿着小喇叭给小学生讲课,讲环保。“从他那儿我学到了尊重生命,不破坏自然环境。再加上看到了很多野生动物的墓碑,很受触动。”李理说,看到小鸟们在他的手中失去生命时,他立即顿悟。他觉得最应该做的是投入大自然的怀抱,而不是依靠自身力量去控制大自然。
就在那一年,李理建起了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,主要负责野生动物的巡护、救助、宣传和绘画。不过,刚建站时,成员只有李理一人。随着不断的发展,后来又陆续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进来。
建站后,李理和站员们进入十渡、野三坡地区,研究调查黑鹳。他们从当地老乡那里获取了第一手信息,知道这里经常有黑鹳出没,了解到黑鹳是全球濒危物种。从那时起,李理正式开始把保护黑鹳列为自己的重要项目。
“当地老乡对黑鹳有三种叫法,一种是老鹰鹳,一种叫乌鹳,还有一种叫黑鹤。我向老乡们介绍这种猛禽叫黑鹳时,很多人都不能理解。当时我自费印了很多年画、挂历等宣传品,向大家普及知识。”李理说。但是他们初期遇到的阻力很大。最初,他们开车到村里进行宣传时,几名老乡甚至拿着铁锨将他们的车团团围住。
“我们是保护鸟的,而他们辛苦种植的果子都被猛禽吃了,所以他们不赞成保护这样的猛禽。”当地人淳朴但执拗,不赔钱说什么也不肯让保护站的车进村,最后,按照当地每只鸡30元的价钱,李理一行人赔了几位老乡数百元钱后才得以脱身。
宣传野保
走遍165个村庄发环保材料
这段不愉快的经历并没影响李理的热情,反而更坚定了他保护野生黑鹳的决心。从2000年开始,李理和队员们就开始监测拒马河流域的野生黑鹳。在他们的守护下,濒临灭绝的黑鹳数量每年都在递增,从原来的三四只增长到了现在的47只。可想而知,数字背后有着他们怎样的努力。
李理说,他们经常要到京冀交界处巡护,当地的老乡们不知道黑鹳的珍稀,所以经常捕猎黑鹳,甚至食用。为了让老乡们了解黑鹳,保护黑鹳,李理每年都要投入数万元印制宣传海报,沿着京冀交界、黑鹳活动的165个村庄进行逐个宣传。
刚开始,老乡们都不理解,这些年轻人走这么远发一个小本、几张海报,就为了这么一种大鸟?如今,只要在村子里看到这批身着迷彩服的小伙子们出现,老乡们就尽展农家人热情的本色,最重要的是,他们知道了这些小伙子一路奔波为的是什么,知道了什么是黑鹳,它们的种群数量有多少,它们为何那么珍贵。以至捡到其他受伤动物,老乡们都会第一时间联系李理,联系野保站。
“我们的野保总站就设在山上。外出巡护时,经常会赶上站里没人接待,这时候,老乡们就弄个大纸箱子,把他们捡到的、需要救助的动物放在门口……在这里的12年,我们快成当地人了。每次巡护往返都要300公里,虽然工作很辛苦,但是我们就是要通过不停地巡护,告诉老乡们,这些黑鹳是有人管理的。”李理说。
拒绝野味
帮村里人建起环保餐厅
帮着当地人建立环保餐厅?没错,这就是李理现在正在做的事。
李理说,当地有很多野味餐厅,卖的都是山上打的野生动物。李理不想让他们卖野味,所以提出要帮老乡们“改造”这些餐厅,建成环保餐厅。
可是,谁能听他的?
“起初确实没人听。但我反复劝说,并和老板达成共识,你还是老板,我们帮你在墙上贴一些这样的海报,拉动更多的人去当地看黑鹳。特色就是绿色餐厅,不卖野味。”李理说。
可这样一来,餐厅还有生意可做吗?李理说,现在国内的观鸟爱好者越来越多,已经发展成一个颇具规模的群体。相对于其他地区,这么多年,在野保站的努力下,北京房山的黑鹳数量逐年增加,生态稳定,这里也成为国内最容易观测到黑鹳的绝佳地点,因此,每年都有大批的观鸟爱好者来这里看黑鹳。
通常情况下,那些野味餐厅每年只在五一至十一期间开门营业,其他时间基本没有生意可做。可李理张罗的这9家环保餐厅,一年到头买卖不断,大批的观鸟爱好者都把这里当成了休息落脚的最佳选择。尝到了环保餐厅的甜头,这9家餐厅的老板选择更加深度地和野保站合作。
“有人问我,你在这里面挣钱吗?实话实说,一分没有,我还得自费制作展板,挂在这些餐厅里面,普及动物保护知识。”李理说,他的目的就是让人们拒绝野味,所以挣不挣钱,对他来说真的无所谓。
手记
用水墨回报自然
采访李理已经不是第一次了。他说过,小时候就喜欢大自然的野生动物和绘画,想从事野生动物相关的工作和当一名画家。如今,这两个梦想都实现了,他在2000年创建了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,能够每天与野生动物生活在一起,每次巡护、监测、救助、宣传野生动物,他都乐在其中。
我也曾非常直白地问李理,卖画的钱全扔进一个无底洞了,值吗?作为朋友,李理也开诚布公:这事值得!
李理说,2006年他提出了“用水墨回报自然”的理念,把水墨画作品融入到保护野生动物的事业中。自然给了他绘画的灵感,他再用卖画的收入来回报自然。谈到未来,李理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他们,做一名志愿者,做一名大自然的园丁,呵护当地的野生动物,化解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矛盾。而作为一名画家,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水墨画能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生物多样性,用水墨作品推动野生动物和栖息地的保护。李理希望在国外多办几个“用水墨回报自然”为主题的环保画展,让“用水墨回报自然”的理念能够传播得更远。
本报记者刘琳照片由李理提供J015